查看原文
其他

雪日遊环秀山庄

甘泉 空崆建筑事务所 2022-11-20


今年冬天长而冷,在家整理资料,翻出了上面这张照片。照片拍摄于2007年,穿红色雨披的同学叫郭超,是我研究生时期的室友之一,他的导师鲁晨海先生是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方向的教授。那次遊苏州园林,就是鲁老师带队的,而我们几个小伙伴仗着是郭超同学的室友,一早起床厚着脸皮跟了去,还吃了一碗热腾腾的奥灶面。而又带我们吃面又带我们逛园的鲁老师,则是中国园林研究泰斗陈从周先生的弟子。


虽然跟郭超同学一个宿舍,但是我们几个人却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所以在我有限的并不专业的记忆中,我一直误记为这张照片是在环秀山庄拍的。(真相是在哪拍的?因为其实这些假山都看起来差不多是不是?留个悬念,等待揭晓的那一天)


十几年来,苏州,扬州,无锡,杭州,南京去了无数次,去过的园林也有一些了,加上重读和新读的前辈的著作,对园子慢慢有了更多一点的认识,也越来越觉得,还要再好好的遊玩和学习。这几天碰到江南十年一遇的大雪,于是,一大早,虽然火车晚点了65分钟,我们还是赶到了苏州。


——————以下为正文——————



腊月初十,东风解冻,寝待月

遊园记一


苏州城西,沿着景德路从东往西走,路过时髦洋气的罗马假日、巴黎之约、巴黎风尚、阿波罗等婚纱摄影旗舰店,就到了“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 ”。朝大门往里走进去,有一颗巨大的杉树,仔细一看,树被大雪压断了头,真是可惜。


树池旁边是被压断掉下来的树梢,站在树下估计了一下,要是这树没被压断,应该是差不多如图补充的样子的一棵大树


树的左边就是现在的环秀山庄的入口。

这个入口进入的是环秀山庄的南部,包括门厅,有谷堂和四面厅,由于曾被损毁,今虽重建,但已失去以前的气韵


穿过门厅、有谷堂和四面厅,我们就算进入到真正的环秀山庄的园子了。

遊园路径图  ©空崆建筑

(遊园本是随意随性的事情,造园因地制宜,而路径也因人而异,而且,理论上可行的路径,现在也由于不同的原因可能并不能让人遊走,比如下雪路滑,下雨路滑,有青苔路滑,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等等等。所以作图仅为对照学习参考方便之用)


原本的园子入口在上图的最左侧过街楼的中段位置,但现在已经不再作为开放,所以不能够再现当年造园遊园时的空间对比和节奏变化,只能通过想象。

原本的入园口


所以我们只能以上图中标注红色印章 “空 ”的位置,作为遊走的起点,这里本是位于园子西南角连接半开敞走廊与南部主要建筑的一个花厅。

花厅的花窗,朦胧的可以看见窗外的园子,这倒也还是有几分欲扬先抑的引导暗示


走出花厅,进入半边廊,整个院子就跳进了眼中。面前的这座假山,就是出自掇山叠石名师戈裕良之手,被刘敦帧教授认为是用活了掇山叠石圣手张南垣所说的 “似乎处大山之麓,截溪断谷 ”之法,“苏州湖石假山,当推之为第一”。

迎客松是黑松,朴树是真的叫朴树


半廊的另外一侧有很多被玻璃保护起来的碑,其中一块是《明文征明书赤壁赋》,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在很多园林的很多廊里,总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碑,不知道这个是园子最初的主人留下的还是跟中国古画里动不动就几十个的印章一样大多是后人表示 “已阅 ”或“到此一游”加上去的呢?求高人解答。

墙上的碑之一,还有一处有一块唐寅的,其他字比较草的我就没专心认了


走入问泉亭,斜角正对着假山之间的山涧,这就是那个截溪断谷的山涧,山涧幽隐,本来准备过会儿走进去拍清楚一点的,结果后来管理员不让进去了,再后来又忘了补拍,只留下这半张。

上半部分树拍太多,山涧倒只拍了一半

叠石大师在山与水交接之处的处理手法果然也是意境非凡,不是山根直直落下,而是向内收缩,这样水便延伸到了山底,山石便挑出到了水面之上,延绵不尽

游鱼若隐若现


拾级而上进入补秋山房(也名补秋舫),山房东、西、东南面都为假山环绕,气场安静稳定。而西南面对着水面和问泉亭,又有足够的视野宽度和深度。

连接问泉亭与补秋山房之间的小桥,跨过溪涧

补秋山房南面的花窗

补秋山房西面的门和对着西北假山和楝树的洞窗

山房北侧联系西山和东山的走道,和瓶状门洞

走出山房,东边的高墙,六个花窗用了不同的瓦片砌筑手法


继续沿着台阶而上,来到半潭秋水一房山,这个名字的出处查了一下,有的说是出自一首唐诗,有的说是来自于对拙政园某景的描写,没找到一个权威的答案。但是走到这个亭子,我们就被权威的管理员拦住了。

飘雪的半潭秋水一房山


来到能上到的最高的制高点,有种登上了雪山的感觉。“高低错落 ”的景致大概看到了,但是不能登临,所以就无法体会到 “仰视与俯视 ”的交流了。

世界文化遗产的假山,不让攀登遊走的假山


更多禁区,只可远观而不可遊玩焉


折桥石阶山径

山洞天桥

山洞中的茶室,请发挥想象力



剩下的,只能根据前辈们留下的资料稍作整理,来发挥想象了


格局拆解理水、山石、路径、植土、花木、建筑 ©空崆建筑


遊园场景图 ©空崆建筑


上面这张图是站在园子南侧的四面厅前的大观景平台前拍摄的,这也是目前多数游客进园第一步看到和去留影的场景,也有朋友看到这张雪景照片说有雪真好,把假山的轮廓勾勒的格外美。


然而,这其实并不是最初造园家和主人所提供的视角,最初园子的南侧与主要建筑之间只有一条走廊,压缩的空间尺度提供的更多是一种咫尺之间,千岩万壑,山间行走,涧声潺潺的意境。只有通过将身体投入到假山之间的遊走,才能真正体会到造园家对真实山川遊走经验的模拟。而这一点上,跟日本园林当中的对坐枯山水而静观,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原南边界示意图 ©空崆建筑


平面渲染图 ©崆建筑


环秀山庄坐标:苏州市景德路262号,现存约 2179平方米


环秀山庄门票简介,更多史实和八卦可亲自遊园或网络查阅



参考资料包括而不限于:

《园冶》(计成)《园冶注释》(陈植)《随园记》(袁枚)《长物志》(文震亨)《浮生六记》(沈復)《说园》系列(陈从周)《园综》(陈从周,蒋启霆)《江南园林志》(童寯)《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物象与心境》(汉宝德)《不朽的林泉》(高居翰,黄晓,刘珊珊)《园林与建筑》(童明,葛明,董豫赣)《玖章造园》(董豫赣)《幻园》(曾仁臻)《乌有园》(金秋野,王欣)等等



趁着下雪,还去了另外几个园子




请看下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